热搜: Welcome彩票注册登录
中新网广州7月27日电(孙秋霞 高泽芝 岳瑞轩)今年1—5月,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11%,累计产量达81万辆,占比全国总产量进一步攀升,达到了28.59%。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广东税务部门落实落细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助力做强“绿色能源牌”。
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永生表示,目前广东汽车产业集群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在税收减免、购买补贴等政策上给予支持,提振了市场信心,税务部门通过精细化辅导推动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经营主体,为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增添了动力。
当前,广州、深圳等地集聚了不少新能源汽车核心企业。随着比亚迪、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发展壮大,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企业逐步发展,广东已形成日系、欧系和自主品牌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税费支持政策与省市出台的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双管齐下,推动汽车产业链上企业加速前进。
“2023年上半年,我们累计收到出口退税款超千万元。今年公司还将加大研发投入,引进一批自动化、智能化新设备,预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优惠合计数千万元。”广东正扬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李远飞说。
图为广汽埃安总装车间一隅。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今年3月开始,广汽埃安销量“狂飙”,销售额已连续三个月突破4万辆。“2022年以来,我们享受到留抵退税5.8亿元,增加的现金流为企业加大研发生产积蓄了强力‘储备资金’。”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徐德思说。
据悉,广汽埃安目标在2025年实现核心供应链全部就近配套,为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的“汽车硅谷”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其已形成126家一级供应商及几百家上游供应链企业或项目省内配套,直接带动年产值贡献达200亿元。
“高速发展源自对技术创新的执著。我们在研发新产品上投入很大,近两年研发费用投入超45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自研产业化量产,构筑自主可控产业链体系。”徐德思说。
走进位于广州增城区汽车产业园内的广州市三泰汽车内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只见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进行新能源汽车成型件、隔音材料等汽车内饰产品生产。该企业财务总监李港介绍:“近两年来,公司研发投入4970万元,但并不是所有的投入都能马上产出。幸好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一系列税收优惠的支持,我们享受相关税收政策减免金额约1980万元,这给了我们持续突破技术瓶颈的底气。”
作为“广东强芯”工程芯片领域的杰出代表,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芯半导体”)2022年下半年启动了三期项目建设,瞄准工业级和车规级产品,将实现新增月产能4万片。
“国家给芯片制造企业很多扶持性的政策。2022年我们享受先进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超1.6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6亿元,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360多万元。”粤芯半导体财务总监裘彦峰表示,这些税惠政策让企业的每笔钱更能实现利用的最大化,减少了利息等财务费用的支出和对金融机构的依赖。
广东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汽车产业链条强链补链推出更多精细服务举措,确保各项税费支持政策落准落好。(完)
中新网北京7月27日电(记者 陈杭)北京拟为建筑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立法,推动建材绿色供应链建设,培育建材集成供应企业,鼓励通过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运输、废弃产品回收利用等方式,实现建材供应全链条绿色环保。
27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
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崔杨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建筑节能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充,并逐步向建筑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建筑领域绿色发展,不仅需要建筑本体全寿命期的绿色建造、绿色运维,还需要持续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材绿色供应链建设等相关领域、相关产业的支撑,需要社会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原有的建筑节能管理制度无法完全满足新的发展需要,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明确建筑绿色发展相关要求,明晰社会各方主体权利义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条例(草案)》共7章55条,分为总则、规划与建设、运行与改造、科技与产业支撑、引导与激励、法律责任以及附则,旨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污染物排放,提升建筑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新建建筑应按标准安装太阳能光伏或光热系统
《条例(草案)》规定,北京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应当明确绿色建筑星级、装配式建筑要求、超低能耗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建筑绿色发展要求。
其中,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以上标准;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性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新建民用建筑、城市副中心新建居住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标准;新建超高层建筑、首都功能核心区新建建筑、城市副中心新建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鼓励工业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以上标准建设。
此外,北京拟推动建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新建建筑应当按照标准安装太阳能光伏或者光热系统。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外观、形态相协调,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并保证正常应用。
鼓励实现建材供应全链条绿色环保
《条例(草案)》提出,北京拟推动建材绿色供应链建设,培育建材集成供应企业,鼓励通过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运输、废弃产品回收利用等方式,实现建材供应全链条绿色环保。
同时,建立健全建材供应链可追溯监督管理体系,推行建材数据分类标准及编码,对建材产品进行标识。推进绿色建材认证与结果采信,定期发布绿色建材生产信息、市场价格信息与应用情况,逐步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城市更新项目应开展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
《条例(草案)》提出,北京实施城市更新项目应当开展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既有公共建筑进行改建、扩建和外部装饰装修时,应当同步实施相应节能绿色化改造。
此外,在尊重建筑所有权人意愿的基础上,对既有居住建筑可以实施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鼓励与建筑内水、电、气、热等专业管线改造和公共区域环境整治提升等同步实施。
与天津、河北建立建筑绿色发展协同机制
根据《条例(草案)》,北京拟推动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建筑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支持建筑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改革创新。
此外,与天津市、河北省建立建筑绿色发展协同机制,推动技术标准协同,认证结果互认,监督执法联动,信用信息共享,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鼓励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探索建立绿色评价标准
《条例(草案)》提出,北京拟实行绿色建筑标识制度,逐步推行装配式建筑评价和健康建筑评价等制度。鼓励在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探索建立绿色评价标准,明确等级要求。鼓励在重点功能区、产业园区以及成片实施城市更新的区域开展成片示范建设,提升建筑绿色发展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完) 【编辑:姜雨薇】